8月28日-29日,学院图文报告厅举办了全校教师美育素养培训,出席培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同济大学邹其昌教授,江苏大学陈见东教授,中国美院范凯熹教授,南京艺术学院顾平教授、叶康宁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张犇教授,学院党委书记吴访升,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文明,党委委员、副院长张震宇,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夏斌,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全体教师。活动由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主任顾明智主持。
首先张文明副院长作开班动员。他表示: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学校美育改革,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经学校研究决定,在省培的基础上,开展本校教师的美育素养培训,来提升全体教师的美育素养。我校早在30多年前,就率先在中专校中设立美育教研室,配备专职美育教师,开设美育课程。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充分挖掘我校美育资源,建成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成立了全国职业院校美育联盟,提出“共创美丽、引领时尚”的校园文化品牌,把美育纳入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先后两次成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美育大会和专家论坛,牵头撰写并出版了《大学美育》教材,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开设了20多门美育相关公共艺术课程,开展了10多项美育课题研究,美育成果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和中纺联教学成果特等奖。然而,学校美育工作任重道远,美育资源建设还需不断加强,美育与专业的融合还有待大家共同探索。今明两天邀请了一批美育专家学者,帮助广大教师提高对美的认识,提升美育素养。因此,各位老师要认真听讲,要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并与专业、课程、教材、工作有机融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趣味,陶冶学生情操,推进人的全面充分发展。
首讲是吴访升书记的《新时代高职院校美育工作的新使命与新任务》,他结合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对美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质量发展等,以新时代新格局开头,运用大量图文案例讲述:何为美育?为何美育?如何美育?美育如何?等深层问题。他指出,美育就是培养学生拥有一双慧眼,美育让国家有力量、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美育不仅培根铸魂,还让学生拥有诗和远方;美育不仅培养学生自信自立,更让学生坚定技能报国之志;美育不仅追求和谐和美,更让学生学会包容合作;他结合本校实际,认为做好美育: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美育组织机构;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美育分类实施;要融入“三教”改革,建构“美育五环”体系;要汇聚名师名匠,发扬中华美育精神;要建设美育基地,服务技艺传习创新;通过荟萃美育名师,为提质培优奠定基础;通过丰富美育资源,服务科教城及美育联盟;通过提高人才质量,得到社会认可;要以文化人实现价值导向,以美融创赢得无限未来。呼吁教师们要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以美育培养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江苏大学陈见东教授的《再谈审美的形式与功能》。他从“艺术”概念的历史发展,艺术疆域的流变,艺术具有的多功能性等三个方面讲述艺术与审美的关系。带有较强的思辨性和理论性和探索性。
同济大学邹其昌教授的《工匠文化与人的高质量发展》。他结合自己对《考工记》《营造法式》《天工开物》的研究,提出工匠文化是一种知行能成的文化,是一种专精特新的文化,是一种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他积极创建中国设计学派,建构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提出中国工匠文化体系,以及设计治理、数字工匠等概念,深入剖析“工匠”的重点在“工”,“工”在说文解字中“工,巧饰也”,巧指技术要素,饰指审美要素,同时指出工匠包含了管理型、智慧型、技术型、手艺型多种类型,提出工匠精神的“巧、饰、和、法”理论,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美院范凯熹教授的《新兴技术美学和审美评价》。他运用大量图例和数据系统讲述了从技术美学到新兴技术美学的演变,当代新兴技术快速迭代给新美育发展的影响,新兴技术呈现的新技术美学风格,传统技术美学的感性美学与量化设计与评价,新兴技术美学的理性美学与算法美学评价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来阐述当代美学及审美的发展趋势。
南京艺术学院叶康宁教授的《附庸风雅与艺术欣赏》。他从历代名家对艺术作品的不同审美评价入手,引导大家去甄别历史上采用的量化评价、对比评价等多种审美评价方法的利弊,并以《虢国夫人游春图》为例引导大家如何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最后他认为,“附庸风雅”无疑是艺术欣赏和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敲门砖。
南京师范大学张犇教师的《公共艺术的审美途径探索》。以大量案例揭示了当前公共艺术创作的缺失问题,同时引导大家关注审美、加强公共艺术规范,提出公共艺术的审美要素,公共艺术的审美路径,以及公共艺术中科技、人文等多元思维等。指出,好的公共艺术作品应该具有良好的创意和形式,符合特定地域和场景,具有亲和力和情感表达的哲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教化功能等。
南京艺术学院顾平教授的《艺术感知、如何助力审美能力的提升》。从为什么要重视美育开头,深入剖析人类感知的心理机制,被艺术教育忽略的“艺术感觉”,如何激活“艺术感觉”,以及他正在研究开发的“美育立方体”计划,指出通过“课程干预、美感体验、环境浸润、自我操行”多种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整场培训专家云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异彩纷呈,具有理论性、知识性、前沿性、实践性,老师们听得认真,许多困惑得以释怀,将对促进我校美育工作实施具有积极作用。
图/文: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
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
审核:夏冬
1.现场
2.顾明智主持
3.张文明副院长作开班动员
4.吴访升书记讲座
5.陈见东教授讲座
6.邹其昌教授讲座
7.范凯熹教授讲座
8.叶康宁教授讲座
9.张犇教授讲座
10.顾平教授讲座